[因果故事]
[佛陀故事]
[十善业道经] [了凡四训] [沙弥律仪]
[地藏经] [地藏经玄义] [阿难问事佛吉凶经]
[阿弥陀经][无量寿经][观无量寿佛经]
[普贤行愿品] [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]
[往生论] [一门深入重要性] [师承的重要性]
[布施、供养]
[道场、法会]
[弘法、护法]
[佛像、法宝]
[孝亲尊师]
[家庭教育]
(01)净空法师:内典研学要领 - 讲经的方法、技巧
(01)净空法师:内典研学要领-讲经的方法、技巧)
净空法师 1996年 讲于 新加坡
阿弥陀佛!
诸位同学:
这一次我们能够在新加坡这个地区共同来学习佛法,因缘是非常的稀有!细细地去观察,不能不说这是“三宝”的加持,同时我们也感觉到自己使命的沉重。
佛法承传到今天,可以说衰微到极处;而衰微的因素就是缺乏弘法的人才。在古时候,从印度传到中国,历代这个弘法人才的培养,都是在祖师大德讲座当中选拔出来的。
过去,寺院、庵堂就是佛法教学、修学的中心,它是一个教学的机构,相当于我们现在所谓的学校。它的确不是宗教,佛教变成宗教,这个时间不长。
“宗教”这个名词是外来语,从日本传到中国来的。
我们中国古时候也有“宗教”这个名词,但是跟现在一般所讲的“宗教”的含义完全不相同。我们佛门里面,讲“宗”是指禅宗,“宗门”;讲“教”,是讲“教下”。我们讲“宗教”就是“宗门”与“教下”,是这个意思,所以跟现代一般“宗教”观念完全不相同。这是我们必须要知道的。
所以现在“宗教”这个概念,是从日本传到中国来的,是外来的,不是中国的文化。这是我们学佛,要把佛法发扬光大利益广大的众生,首先必须要认识清楚的。这个孔夫子所谓“名不正,则言不顺”,首先我们做“正名”的工作。
那么我们晓得,“佛教是教育”,这点一定首先认识清楚。我们在这个小册子里面,开头在这个目录前面我写的有六条,这六条很简单,但是把“传统的佛教”介绍出来了。
这个“六条”,是前些年我到中国去参学,访问北大跟辽宁师范大学,还有南京师范大学,跟他们这些教授、有些学生代表我们座谈的时候,把佛法介绍给他们。这就是“我讲演的大纲”,就六条。说明佛教的性质、佛教的内容、佛教的修学与对个人、社会、国家、众生的贡献,澄清现在社会一般人对佛教产生严重的误会。这个误会是妨碍佛法的修学、妨碍佛法的传播。
那么我们今天在此地,重要的就是要担负起将来弘扬佛法的使命。
虽然在这个短短时间当中,我们选择的这个课本是净宗的《无量寿经》,但是我们所研究的原理、原则能够贯穿一切经。所以这一样东西你学会了,无论你修学哪一部经典,可以说“如法炮制”,依照这个方法、依照这个模式都能够通达。这真是佛法里头所说的“一经通,一切经通”,所以它的原理、原则是相通的。那么诸位如果有兴趣修学其他宗派、其他宗的这个法门,这是一个很好的模式,可以做参考的。
那么这个课程,也是一般佛学院里面学不到的,佛学院没有开这个课程。在台湾,佛学院也没有这个课程,这个课程是李老师传给我们的。当年在台中莲社,他开了一个“经学班”,专门培训讲经的人才。
他的班,总共开了两年。两年,我们听起来时间很长,实际上时间不长。因为他一个星期上一次课。一个星期上一次课,那么一年大概是三十几个星期,所以两年总共也不过是上课六十次而已。我们这三个月集中起来,大概相当他两年的时间。
因为那个时候训练的弘法人才都是在家人、都在家居士,他们有家庭、有工作,非常繁忙!说是天天上课,那是不可能的,所以工余之暇抽一点时间来跟李老师学讲经。
那么我参加那个时候,我也没有出家,也是居士身份参加的。
……
提示:点击题目,超链接阅读全文
净土释疑网站e-mail: fotuojiaoyu@qq.com 建站日:2009.10.18 三宝弟子恭制 备案序号:辽ICP备09024939号 最佳浏览建议:IE 6.0以上浏览器 萤幕解析度1024x768